品尝优质农产品的美味、体验乡村风光的野趣、感受传统农耕文明的魅力,古老节气焕发新彩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愈加彰显播种时的满怀期待,耕耘时的万般辛苦,化作五谷丰登、穰穰满家的丰收喜悦。自2018年起,每年秋分被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,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。在刚刚过去的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,各地组织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农耕文化、民俗文化活动,生动展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图景,充满了丰收中国的浓浓韵味。《春秋繁露》中说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既是秋收、秋耕、秋种的劳作时令,也是稻谷飘香、蟹肥菊黄、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。庆祝丰收的传统古已有之。始于汉代的“秋社”时间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,即秋分前后。古人在这一天以歌舞鼓乐、宴聚畅饮表达喜悦和感恩,自制社肉、社糕等食物彼此分享。如今借助中国农民丰收节,人们品尝优质农产品的美味、体验乡村风光的野趣、感受传统农耕文明的魅力,古老节气焕发新彩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愈加彰显。节气源于自然,节日则以人为核心要素。与时俱进的节俗,为自然节律增添人间况味,为节气文化赋予时代新义。乡村电影周、丰收故事会、村歌大赛……如今的农民丰收节,有了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庆祝形式。在天津,农产品推介、助农直播、电商惠农等金秋消费季活动,助力丰收果实顺畅走向市场。在内蒙古包头市苏波盖乡,乌兰牧骑把二人台艺术送到田间地头,运瓜接力、搓玉米粒、独木桥担粮等趣味运动会项目吸引了许多人参与。在浙江温州,丰收节和开渔起航仪式相结合,渔家宴活动带来浓浓“海”味,海鲜美食抚慰辛勤劳作的乡亲。同贺丰收、致敬耕耘,变化的形式背后,不变的是对劳动的礼赞,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与赓续。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。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,传统农业生产的形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如何激活农耕文明的优秀基因,让其融入现代生产生活,是文化课题,也是时代考题。陕西汉阴依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凤堰梯田,发展生态农业、旅游观光、休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,吸引了大批游客。可见,把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,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,就能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更大魅力。节气文化与现代生活的“无缝衔接”,离不开保护传承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,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亮相,向世界传递“中国式浪漫”;以节气为灵感,重庆大剧院举办“民乐四季”音乐会,将立春、立夏等节气与传统民乐结合,探索音乐表达的时令美感;《二十四节气竹编系列》作品以纯手工制作,在竹编上呈现不同节气对应的太阳黄经度数,实现竹艺之美和文化之美的融合……以保护为前提,探寻包括节气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,有助于丰富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和美学体验。感时应物、因时而动,发轫于农耕文明的节气文化,是古人观察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现象时总结出的时间知识体系,既指导四时农耕,也调和生活节奏,既涵养文化根脉,也孕育东方美学。伴随着丰收的喜悦,古老节气奏响今日欢歌,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,在润物无声中滋养着文化的认同。守护好文化内核,激活其时代活力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更好启迪智慧、温润心灵。(漆袁雯)《人民日报》(2024年10月09日05版)
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s://ixuekui.cn/news/716185.html,本文标题:享丰收喜悦 品节气之美(金台随笔)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